
中國孵化器的作用
經濟貢獻-在孵企業對社會的經濟和稅收貢獻。
就業貢獻-小企業創業時平均1—3人,畢業時39.5人,產業化數百人。(365萬崗位)
區域發展-地方政府已經把發展孵化器事業作為確保經濟領先地位的重要目標。
行業引領-孵化器畢業企業在諸多領域,已成為引領未來戰略性 新興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
社會進步-高端人才聚集,持續創新、創業、創稅源泉。
中國孵化器
2018年底:創孵機構:11808家
孵化器:4849家(4069家),增長19.2%
眾創空間:6959個(5739個)增長21.3%
2018年中國孵化器報告:
數量:長三角合計2601家,占22%,
是我國創業孵化載體最集中的區域。
孵化服務體系
-
微觀:由單個孵化器提供的各種服務組成;
-
中觀:由某個地域圍繞創業企業提供的各類地方政策,法規,具有的各種優化資源構成;
3, 宏觀:由國家層面方方面面所有的各類政策,法規;具有的各種優化資源所整合,并向全球配置資源。
孵化服務體系
1.打造一批具有當地特色的眾創空間,與科技企業孵化器,加速器及產業園等共同形成創新創業生態體系;
2.鼓勵各地,各類主體探索支持眾創空間發展的新政策,新機制和新模式,不斷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;
3,以專業化服務推動創業者應用新技術,開發新產品,開拓新市場,培育新業態。
苗圃-孵化-加速”的完整孵化體系
-
堅持“莘澤園區”、“莘澤咨詢”、“莘澤投資”三位一體的發展戰略,一直秉承“服務+投資”的孵化理念。
-
先后設立或參與多只投資基金,關注創新創業企業,專注價值投資理念。
3,2015年被科技部認定的科技創業孵化鏈條建設示范單位。
大企業+高校=資源豐厚
孵化器依靠企業型平臺,資金與市場資源雄厚,如以阿里、百度、騰訊等互聯網公司成立的平臺為代表,三一重工,光明集團等產業龍頭:依靠高校研發服務,擁有著豐厚的校友資源和學校資源,形成產業鏈,方便對接資源。